中国正在快速实现城市化。2000年,只有三分之一 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到2015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56%以上,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这一 数字将分别上升到60%和70%。这一趋势伴随着大量的城市建设,因为建筑行业正在努力跟上未来15 年中将要迁移到城市的3亿居民。中国城市的发展对 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包括严重的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各种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的建设和维护将在未来 10年占据世界建设总量将近一半,约占中国能耗总 量的47%和碳排放的60%。 


  除了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外,中国的城市化也伴随着 严峻的健康问题。仅空气污染每年就造成160万人死 亡。城市健康状况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物 本身。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环境保护署的数 据,室内的空气污染可能比室外严重100倍。此外, 中国大部分新建建筑主要是为了提供基本的居住空 间,而往往忽略了人类对与自然接触、无毒建筑材 料、美学设计和日光照射的基本需求。而人类目前平 均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理想的室内环境对人 体健康以及在工作中的生产力至关重要。


中国社会和政府推动更为绿色、健康的建筑建设 


  绿色建筑不仅是当下所需的能效解决方案,还有助 于解决传统建筑工地导致的许多健康问题。它在两 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首先,绿色建筑通过优化室内环境直接改善个人健康水平。研究发 现,绿色建筑会对其中的居住者产生积极的健康效 应,例如呼吸道症状更少、身心更加健康等。哈佛大 学一项2015年的研究还显示,绿色建筑有助于提高 生产力:在绿色建筑中工作的员工认知功能得分是传 统空间工作人员的两倍。第二,绿色建筑还通过减少 能源消耗、空气污染物和缓解全球变暖对全体人口 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全球变暖本身就伴随着 不可估量的人类健康问题。


  应用于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技术可以通过多种 途径促进城市健康,例如通过优化空气流动和照明 条件、整合亲生物设计元素以及使用可持续的、天然 的建筑材料。其中,亲生物性设计是一种绿色建筑趋 势,它通过将植物或木结构等自然元素融入办公室、 公寓和房屋将居住者与自然重新建立起联系。许多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例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 的LEED体系就指出了亲生物设计对居住者的积极影 响,并将其作为评价标准之一。室内照明质量对居住 者的健康也至关重要,充足的自然光照射尤为必要, 缺乏自然光会引发抑郁与免疫问题,并可能导致糖 尿病甚至癌症。因此,许多绿色建筑项目会尽力减少 对人工照明的需求,以最大化采光面积的方式布置 房间和隔墙。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和 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绿色建筑的优势 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根据道奇数据与分析 公司发布的《2018年全球绿色建筑趋势智能市场报 告》,中国是对健康建筑最感兴趣的两大市场之一, 排名仅在印度之后。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绿色建筑的 社会原因时,来自中国大陆的76%的受访者称其有益 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应对环境挑战,中国政府 近年来开始大力推进对现有住房进行改造升级,以满 足环境和健康标准。同时政府也推动绿色建筑的发 展,并在“十三五”(2016-2020年)框架内,将提高 健康性和舒适性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2017年3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 展“十三五”规划》。随后,中国建筑学会发布《健康 建筑评价标准》,强调提高室内环境的健康性。


中国对“绿色”认证的需求日益增长 


  与这一趋势相辅相成的是中国对绿色建筑认证体 系的需求及其数量的增长。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 2020年,至少50%的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 新建筑项目中绿色建材的应用比重需超过40%。包 括苏州、上海、北京、深圳和重庆在内的近20个城市 已制定更为宏伟的目标,要求所有新的商业建筑达 到特定的健康和能效标准。 


  目前中国常用的绿色认证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国 外认证体系是美国的LEED绿色评估体系(这一体系 在2005年首次授予中国建筑LEED金级认证)以及美 国于2014年成立、并于2015年引入中国的WELL建 筑标准。2013年,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 将DGNB认证引入中国,并向上海张江科技文化交流 中心(办公楼)颁发了首个金级预认证。在过去的几 年中,德国能源署(dena)还对一系列建筑进行了节 能设计认证。早在2006年,住建部还为可持续建筑 出台了“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为了进一步促进 绿色认证的普及,地方政府开始对设计者采取奖励 措施,以激励他们获取最高的绿色建筑评级。无锡 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一个例子,它对在 LEED或绿建三星评级体系中获得最高评级的建筑项 目给予最高50万元人民币(约6.6万欧元)的奖励。 


  大多数绿色建筑认证体系除了评估能效外,还会通过 监测室内环境质量将健康性和舒适性纳入考量,考察的指标包括空气和水质、照明、舒适度和亲生物设 计。DGNB体系已经在中国各地(例如北京和南京、 广州等省会城市)对一系列建筑结构和指标进行了 认证或预认证,其中包括热舒适、声学舒适性和视觉 舒适性,以及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中国国务院的《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须满 足绿建三星技术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健康标准。对 健康设计的重视也变得日益明显,例如,仲量联行位 于上海兴业太古汇香港兴业中心的办公室在2017年 底成为亚太地区首个荣获WELL建筑标准铂金认证 的项目。它的构造设计力求能够在室内达到理想的 空气流动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采光面积,并且包括 了许多亲生物的设计元素。它的大部分家具都是由打 磨处理的再利用木材制成,楼梯侧面还嵌入了一面生 态墙,通过天然的绿色植物连接楼面,此外,还有一 个大型的独立鱼缸为办公室营造轻松的氛围。


  此外,也有很多项目大量地使用了亲生物设计。目前 最为瞩目的项目可能当属意大利明星建筑师Stefano Boeri在米兰设计的两座摩天“树塔”,又称“垂直森 林”(“Bosco Verticale”)。他在中国的项目包括在 中国南方省份广西的柳州市打造“森林城市”,以及 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一个项目。石家庄的项目仍处 于规划阶段,柳州的“森林城市”已于2017年开始建 设,预计将于2020年开放。与此同时,江苏省省会南 京也在建设两座“垂直森林”。一旦完成,这些被数以 百万计的植物所覆盖的建筑将有助于清洁空气,吸收 二氧化碳,不仅有助于居民的健康,在视觉上也赏心 悦目。Boeri希望他的垂直森林项目能为绿色建筑提 供一个正面的例子,激励他人对此进行模仿和复制。


前景展望 


  尽管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 且在健康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但对更高生活质量不 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政府在绿色建筑市场上雄心勃勃 的目标仍然是积极信号。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绿色建筑市场,拥有超过9000万平方米已认 证的绿色可持续建筑空间,也是部分地得益于此。中 国还名列LEED认证的绿色建筑榜首,在9000万绿色 建筑空间中经LEED认证的建筑占到6800万平方米; 此外,还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项目获得了WELL建 筑认证。到明年,中国将拥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绿色建 筑面积。根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绿色建筑增长率 最高的领域是新的商业建筑(65%)、公共机构建筑 (54%)、高层住宅(49%)和商业内饰建造(43%)。 


  中国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坚持也为废弃物管理、隔热材 料、LED照明、供暖、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以及 风能和太阳能领域的外国公司带来了许多机会。在这 些领域中,德国技术在中国仍然很受欢迎。例如,2014 年德国在中国门窗进口市场的份额是迄今为止在所有 国家中最高的,占比23.8%。同样,德国在中国暖通空 调与制冷领域的主要进口合作伙伴中排名第一,占比 21.2%。在照明行业,德国排名第二,占比17.8%,仅次 于日本。随着中国绿色建筑业的持续增长,对这些以 及其他领域创新性健康和节能的高科技解决方案的需 求势必会激增。考虑到这些,中国庞大的城市中心将 注定要有一个更加绿色和健康的未来。



本文源自:Econet Monitor Special Green Building 绿色建筑特刊